北京时间5月24日深夜,全球最权威供应链榜单Gartner Top 25公布新一年排名,联想集团再次入围并录得最佳排名,位居第8位。这也是联想集团再次蝉联亚太地区第一。
近几年,物料短缺、能源涨价、物流中断、需求波动、自然灾害等多重外部挑战频繁扰动全球供应链。受此影响,联想集团在逆势中锤炼供应链能力,排名不降反升,从第9升至第8。
自Gartner全球供应链25强榜单发布以来,联想集团入围9次,是上榜次数最多的中国企业。作为近几年唯一上榜的中国高科技制造企业,今年是联想集团第二年登顶亚太供应链。
Gartner全球供应链25强被广泛认为是最权威的、跨行业评价供应链能力的榜单,至今已发布19期。除注重财务运营、ESG等硬指标外,Gartner也尤其注重同行及分析师评议。同时,入围榜单有一定硬性门槛,如企业必须位列《财富》全球500强或福布斯全球2000强,年营收须超120亿美元且实体产品营收占比超50%等。
供应链韧性是保持企业韧性的竞争力所在。作为一家高科技制造企业,全球供应链是联想集团运营的核心。目前,联想集团在全球拥有30多家制造基地,去年天津创新园区、深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和匈牙利布达佩斯新工厂成功布局,夯实了国内“东西南北中”及海外的制造布局。通过自有工厂+ ODM的混合制造模式及“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的运营模式,联想集团提高了制造灵活性,也保证了供应链的快速决策及高效运转。
“联想集团的供应链团队成功地平衡了卓越运营和敏捷投资”。Gartner认为,联想集团的供应链智能框架正在不断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在10个领域提供分析和优化解决方案,包括需求预测、运营风险感知和包装优化。
近几年,外部挑战扰动全球贸易,对跨国企业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Gartner的评价中提及联想集团研究院自研的供应链智能管理框架,它运用5G、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覆盖“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实现需求预测,以及智能的排产、制造、质量管理、物流等多维度管理目标,可以被看做是联想供应链的“大脑”。无论是印尼海啸、日本地震甚至是厄尔尼诺极端天气影响了物流和交付,这套体系都能第一时间进行响应,更新排产等方案,辅助联想集团作出决策;在极端情况下,它可以从另一个半球调度一颗螺丝钉及纸箱,避免因物料缺少导致无法出货。
联想集团还与供应链上下游的2000多家企业建立了数字化协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决策,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正是供应链运营能力,支撑了联想集团在三超(超大规模、超级离散、超快速度)挑战下形成的“尖峰制造”能力。“尖峰制造”模式综合运用智能制造、人才、供应链等系统管理体系,最终实现兼顾波峰波谷,集柔性和敏捷于一体。这一数实融合实践正在助力联想供应链生态及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共同成长。
此外,联想集团通过成立联晟智达推出“供应链即服务”,围绕制造即服务、质量即服务、采购即服务、物流即服务四大模块,将自身供应链转型成功经验向外赋能,助力制造企业智慧、韧性供应链能力提升。